1)-Could you provide your latest tools to Nelson?
2)-Please provide your latest tools to Nelson.
這兩句話
是主管對工程師說的話(A)
還是大主管對工程師說的話(B)
又還是工程師之間的對話呢(C)
我再寫的時候
我覺得1 and C分在一起
2 and A分在一起
Charles覺得是 1配B (另外一個the same)
Anybody has other comment?
1)-Could you provide your latest tools to Nelson?
2)-Please provide your latest tools to Nelson.
這兩句話
是主管對工程師說的話(A)
還是大主管對工程師說的話(B)
又還是工程師之間的對話呢(C)
我再寫的時候
我覺得1 and C分在一起
2 and A分在一起
Charles覺得是 1配B (另外一個the same)
Anybody has other comment?
大多數資訊常挾帶著情緒與目的性而被誇大的,身處企業的一份子,對於公司資訊的能見度有限,理解力與判斷力也有限,因此難免會在「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」的情況下自己嚇自己,甚至影響到工作的情緒與績效。 |
|
最近股市跌蠻慘的,不管是上班途中、上班的時候,甚至上廁所時,都聽到有人唉聲嘆氣。我是不玩股票的,因為在這個市場上,我沒辦法掌握到任何第一手資訊, 也沒能力判斷資訊的正確性,在這種情況下進場,完全沒有任何勝算。因為資訊不完整或不正確,很容易讓人產生心理上的恐慌,演變成自己嚇自己的局面。 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,前秦的苻堅以80萬大軍進攻只有8萬人的東晉,但最後不但大敗,還「草木皆兵」。這並不是敗在軍隊不精良,而是因為軍隊人太多,沒辦法溝通,訊息傳遞錯誤自己人嚇自己人。 在公司裡面,我們得到悲觀的訊息永遠比樂觀的還要多,就像黑函永遠不會斷絕一樣,大多數資訊是挾帶著情緒與目的性而被誇大的。由於身處企業的一份 子,對於公司的接單狀況、產品研發、未來方向以及布局等資訊能見度有限,理解力與判斷力也有限,因此難免會在「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」的情況下自己嚇自己, 甚至影響到工作的情緒與績效。 但是這樣有幫助嗎?任何的企業,都有起有落,我們應該擔心的,是自己是否培養出專長?是否持續地進修保持成長?是否努力向各種認證挑戰以保持身價不凡?如果實力以及承受變動的能力並沒有隨著年齡增加,嚇自己難免是因為實力不足的反射。 資訊之所以容易造成迷惑,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並沒有去尋找真正的源頭,而只是收到枝節與加油添醋的版本。業務人員說,因為石油漲價了,所以訂單一定 會變少、經濟會不景氣。這是真的嗎?主管說,成本無法降低是因為原物料一直漲價。這是對的嗎?市場企畫人員說,某某某產品是紅海,所以我們不應該進去。這 樣的建議正確嗎?研發人員說,我們一定要買某某高度精密儀器才有辦法做出領先的產品。這個講法合理嗎?當我們身處其中的時候,很多聽起來合理的事情,其實 並不是正確的決定,相反地,乍聽之下不合理的事情,有很多是埋藏在石頭中的寶石,就差我們去雕琢就能顯出光輝。資訊的蒐集,需要到達某種廣度與深度才有意 義,否則做出的判斷難免就有猜測與賭博的意味。當未經求證的資訊越來越多之後,恐慌就會因此產生。 搞錯戰場也是導致自己嚇自己的原因。拿股市來說,我相信有人大賺,但是賠錢的人更多,因為選錯戰場,設錯目標。雖然說專業人士的表現常常讓人失 望,但這是以短期來看的,如果把時間拉長,專業人士的表現絕對高於平均值。進入一個戰場,就肯定要面對長期的戰爭,不是這個領域的人,可能一兩場仗打得不 錯,但是長期下來卻屢戰屢敗。沒有秩序的進攻,沒有設定好防線,也缺乏長期的子彈來源,當然會自己嚇自己,穩不住陣腳。 缺乏充分的準備,是無法維持冷靜的主因。當我們面對工作上的挑戰或者危機時,如果沒辦法保持冷靜,接下來就難免因為情緒化的決策導致雪上加霜,或 者因為資訊不足、不正確而亂下決策造成更大的損失。大多數人會想要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得到答案,但是這只能滿足「知道」的慾望,不能解決任何問題。所謂 的準備,除了自己的能力經驗、必備工具之外,還得具備篩選資訊的「濾網」──什麼資訊是有用的?我該問什麼樣的問題才能取得足以做判斷基礎的資訊?該向什 麼人問這些資訊? 如果我們在心理面已經有主動尋找資訊的濾網與情報網,不管發生什麼樣的問題,其實只要尋著這些脈絡,仍然可以在黃金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。不能因為壓力而嚇自己,所有的悲劇與慘劇都源自於一連串的重大錯誤,所以別急,沒辦法做決定時一定要喊停,等找到正確資料後再繼續。 什麼是正確的資料?其實就是有明確可靠數字的資訊。有個朋友接到客戶的電話,對方劈頭便大罵產品出了很嚴重的問題,要他承擔所有賠償責任。當時我 這個朋友楞了一下,馬上請同仁調查,發現這只是對方老闆氣頭上的誇張之詞,實際上只有10幾個瑕疵品,換過就好。我們遇到的問題常常也是如此,當面對帶有 目的性的恐嚇時,往往忘記求證其中的數字,也忘了要做一些診斷,找到可以做判斷的數字。同樣的,我們不會聽說某某公司很好就去買他的股票,總還是會看看他 們的營收、EPS等數字,否則就會變成買到該明星產業的車尾股,產業很好沒錯,但是公司經營不好。 很多好的事情,在一開始還沒上軌道之前總是亂糟糟的,需要當事者踩穩恆心與踏實的腳步,而不是聽到謠言就腿軟,才剛起步就斷言會失敗,總是要讓 PDCA(Plan, Do, Check, Action)循環幾次之後,才能取得正確的數字,做出正確的判斷,逐步調整,建立團隊的自信與互信。 我們要的是長期的勝利,不是短期的小惠,拉長時間看,你會發現沒事嚇自己真的是很無聊的行為。 作者簡介: 吳俊瑩-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、臺大電機研究所、政大科技班畢業,身兼IT/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。 |
Error saving data: Cannot have more than one contact with email address 'xxxx@xx.xx.xx'. | |
儲存資料時發生錯誤:電子郵件 'xxxx' 的聯絡人不能超過一位。 |
KernelIoControl( IOCTL_HAL_xxxx, 傳入參數指標, 傳入參數大小, 回傳參數指標, 回傳參數大小, NULL )
用這一行
就可以測試是否能夠執行
當然
可以在底層driver的部份
寫一些debug message
看看是否有debug message 輸出